欢迎光临华尔街财富网!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证券

A股应声暴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资本市场证监会放大招,央行也有新工具!

来源:华夏时报

国新办发布会现场。图片来自国新办官网

“我们会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还将发布关于促进并购重组的六条措施……证监会将发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很快将征求意见。”9月2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

受访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些发言表明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来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和资本市场领域,通过优化制度规则和提供政策支持,旨在提高市场的效率和活力,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这场发布会始于早盘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共同出席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盘前的降准等利好为A股和港股带来了应声高开,全天A股在“王炸”利好催化之下交易量大幅放大,收盘沪指涨4.15%报2863.13点,创4年多来最大单日涨幅,深证成指收涨4.36%,创业板指收涨5.54%,沪深京三市成交额9744亿元。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证监会主席吴清的发言以重点抓好“三个突出”为主线展开,一是突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二是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突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谈到第一点时,吴清表示,树立回报投资者的鲜明导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我们将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箱,守牢风险底线。”

近年来,证监会大力促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但吴清也指出,当前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

吴清介绍,即将发布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出了三方面举措:一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重点是督促基金公司进一步端正经营理念,坚持投资者回报导向,着力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产品,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大力推动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创新,适时推出更多包括创业板、科创板等中小盘ETF基金产品,更好服务投资者,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稳步降低综合费率,通过稳步降低综合费率,更好让利投资者、回报投资者。

二是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重点是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全面落实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同时,引导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政策制度,鼓励企业年金基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投资。

当有记者问到中央汇金公司大量增持ETF时,吴清表示,证监会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扩大投资范围的有关安排,推动包括中央汇金公司在内的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股市。“刚才云泽局长也讲到支持保险公司入市的有关安排,也将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在内的各类资金加大入市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增强战略性储备力量,共同全力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重点是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配套制度安排,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市场生态。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将有助于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减少市场波动,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新“国九条”对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作出重要部署。谈到第二个“突出”时,吴清表示,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用好股票、债券、期货等多种资本市场工具,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还将发布关于促进并购重组的六条措施。同时努力会同各方面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循环。

“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优化并购重组的市场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并购效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田利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吴清介绍,《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证监会将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包括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以及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引导更多的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

二是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资本市场在支持新型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助力传统行业通过重组来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上市公司之间的整合需求,将通过大幅简化审核程序等方式来给予支持。同时,通过锁定期“反向挂钩”等一些安排,鼓励私募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并购重组。

三是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证监会将在进一步遵守规则的同时,尊重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创新规律,对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事项,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包容度,更好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四是下大力气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证监会将支持上市公司根据交易安排的具体需要,采用分期发行股份和可转债等支付工具、分期支付交易对价、分期配套融资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交易灵活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建立重组简易审核程序,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重组,大幅简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时限、提高重组效率。

研究制定市值管理指引

新“国九条”指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

今年以来,有95%以上的上市公司召开了业绩说明会,有663家公告中期分红达到5337亿元,有1500多家公司实际实施股份回购累计超过千亿元。

“目前,我们已会同相关部委研究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依法做好市值管理。”吴清表示,一是要求董事会高度重视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回报,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市值管理的基础。

二是要求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大股东增持等市值管理工具提升投资价值。

三是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的回购机制安排,鼓励有条件的公司提前安排好资金规划和储备。

四是要求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价值提升计划,评估实施效果并公开披露,形成市场约束。

五是要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应对措施,定期披露执行情况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加强市值管理,但同时上市公司和相关方必须要提高合规意识,不能以市值管理的名义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吴清还表示,最近将就市值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同时,会同相关部委推动建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等相关主体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首期8000亿元资金支持股票市场

除了证监会的发言直指资本市场外,发布会上的一系列“王炸”利好也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

发布会伊始,除了降准和降存量房贷利率外,央行行长潘功胜还宣布了第三点利好: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这也是人民银行第一次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潘功胜表示。

潘功胜介绍,第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这项工作支持的是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这些机构会由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确定,可以使用他们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

“我们计划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我和吴清主席讲,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潘功胜透露。

第二项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个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中央银行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100%,再贷款利率是1.75%,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在2.25%左右,也就是可以加0.5个百分点,2.25%这个利率水平现在也是非常低的。

“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如果这项工具用得好,我和吴清主席也讲过,可以再来3000亿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个3000亿元,都是可以的。”潘功胜表示。

潘功胜表示,后面要看市场的情况做一些评估。这个工具适用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人民银行将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密切合作,同时也需要市场机构的合作,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会后,潘功胜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平准基金正在研究。

“在多项重磅利好的加持之下,今天A股市场出现大幅反弹,沪深两市均出现较好的回升,特别是前期出现较大跌幅的股票,上涨幅度更大,市场信心也为之一振。”杨德龙对《华夏时报》表示。

中信建投陈果判断,市场会“先反弹后反转”。他认为政策组合拳的实际影响主要有三:一是风险偏好,政策信号明确,市场风险偏好首先得到改善;二是流动性,A股有望迎来新一批增量资金,具体效果尚待观察;三是基本面,有望提振居民消费和缓解地产链压力。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华尔街财富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Copyright 2003-2024 by 华尔街财富网 hej.hbhuoguo.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