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尔街财富网!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货

中信建投期货再谈西南国产原木替代:薛定谔的供应量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作者:陈家谊

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信息:Z0019860

本报告完成时间 :2024年10月15日

摘要:

国产针叶原木作为基准交割品辐射松的替代品,在全国总消耗量的占比逐渐提升至46%,其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国产原木供应的核心片区之一。原木期货、期权即将在大商所上市,重庆作为内陆地区唯一交割区,辐射西南,设有地域升水100元/方,而其余交割区平水交割(以大商所最终公告为准)。理论上,期货上市带来的标准化和地域升水产生的利润空间会鼓励国产材进行产业转型,进而给市场带来新的关注点;本文将从西南片区国产原木的贸易现状、供应瓶颈、成本组成和未来发展形势等角度,剖析国产原木带来的影响。

01  为什么关注国产原木?

1、原因一:近几年国产针叶原木在供需平衡表的重要性提升。

近年以来,我国国产针叶原木消耗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我国针叶原木总消耗的比重提升。在2022年之前,国产针叶原木占总消耗比例区间为26%-32%,但从2022年开始,国产针叶原木的占比从2021年的32%增加至45%,2023年达到46%。

进口原木总量下滑明显,但是国产原木消耗稳定。从2022年开始,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我国针叶原木总消耗量下滑明显,从2021年的7308万方减少至2023年的5190万方;大幅下滑的消耗量主要源于进口针叶原木的减少,从2021年的4988万方减少至2023年2810万方,降幅达到44%;国产针叶原木消耗量维持稳定,从2021年的2320万方小幅增加至2380万方,增幅3%。总结来看,目前国产材占比的提升主要原因是国产材自身消耗维持稳定,叠加进口材消耗的大幅减少。

根据调研了解,国产材成品也在慢慢替代一部分进口材市场(中低端市场为主)。根据4月份对华东地区的调研了解,目前贵州、云南等内陆地区的国产原木生产的成品也在慢慢地替代一部分进口原木生产的成品。国产材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低廉,质量相当的国产成品材在包含 300元/方的运费后为 1200-1300元/方,而进口成品材为 1380元/方左右(不含运费),这一变化主要冲击的是中低端市场,但也有不能被替换的市场,比如部分出口市场,出口至欧美地区的订单还是以使用进口原木制作的托盘为主。

2、原因二:重庆100元/方的升水对国产材的意义更重要。

全国预计共设置8个交割区,分别是山东(基准地)、江苏、河北、福建、广东、重庆、广西、海南,其中除重庆设有100元/方外,其他地区均平水交割(以大商所最终公告为准)。重庆设有100元/方升贴水的主要原因是覆盖从太仓和新民洲到重庆港口的运费,经调研两地的运费常年围绕100元/方宽幅波动,但淡季存在运费低于100元/方的情况,因此不排除在上市以后,存在运费上的套利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站在西南地区的企业角度上,由于进口原木的定价权在沿海的企业手里,因此有可能出现的套利利润被上游瓜分。在相同情况下,有性价比的国产材定价权在西南地区贸易商手里,100元/方的升水对国产材的意义更重要,而主要受益的地区为重庆和周边的地区,包括四川、贵州和云南。

3、原因三:西南地区针叶树种的占比较大,采伐指标使用还有潜力,但采伐办证程序复杂壁垒高

西南地区采伐量呈现增长趋势。近几年西南样本地区的原木采伐量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调研数据显示,重庆地区2023年采伐量97万立方米(办证采伐),较2022年翻倍,其中商品林采伐52万立方米,公益林45万立方米。在这一趋势中,贵州地区砍伐增幅最为明显,2021到2022年,贵州原木采伐量从394万方增加至752万方,磷矿等开采项目、针叶改阔叶以及地方财政吃紧放宽砍伐限制是主要原因。

办证采伐指标未充分利用。以重庆为中心,西南地区贵州、云南、四川的采伐指标占全国20%以上,共计砍伐指标限额约为6500万方,近几年西南片区国产林采伐量增幅明显,但截至目前“十四五”采伐指标仍未用完。以森林资源大省四川为例,在“十四五”期间,四川省的五年采伐指标为1797.44万立方米,“十四五”期间四川年采伐限额是1797.44万立方米,实际使用效率仅达到25%,从2011年采伐限额使用率最大的一年也就刚刚达到28%。

国产材替代进口材,是西南地区国产原木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西南地区进口原木量在迅速萎缩,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需求萎缩导致木方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国产原木由于退林还耕、换树种等原因产能集中爆发挤占进口原木市场。此外,国产原木检尺对内陆地区的贸易商更有利,这也在在短期刺激了国产原木的需求量。

树种分布上,西南地区的优势树种以针叶为主,以交割区重庆为例,马尾松占比37.97%,柏木占比14.01%,杉木占比10.23%,针叶树种占比超60%。

原因四:存在符合交割标准且具有性价比的国产针叶原木

根据线下调研和询价,我们寻找到符合交割标准的国产材,考虑到马尾松有松线虫病,开检疫证进行跨疫区运输的难度大、壁垒高,因此我们以不受运输限制、现货流通较主流的柳杉为样本进行调研询价,目前符合交割标准的两批国产针叶原木,在通采、筛选后的最低成本为650-750元/方区间,其中贵州开证门槛相对低,原木作为基础农产品可抵扣增值税,进一步降低成本。

02  国产材的基本情况和供应瓶颈问题

目前市场对于国产材有较为一致的认知,主要为口径小材长不足、供应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刚性成本较高。我们将结合调研情况一一阐述以上问题。

1、问题一:口径小、材长不足

目前现货流通中的国产材口径较进口原木偏小,多数分布于小A及以下的水平,西南地区国产原木的材长普遍在3m及以下水平。

材长不足主要由于采伐模式和需求双重因素导致。

采伐模式对材长的影响。比如,在间伐的情况下,材长短(2-3m)比较方便运输,但是在包青山等皆伐的模式下,可以定制材长。

当地需求因素导致2-3m的材长成为主流-以柳杉为例,当地主要用作棺材或托盘等,短材满足当地下游需求的习惯,但未来随着期货上市,为满足新的标准,可能驱动部分国产材采伐向4m材长转型。

2、问题二:“有林无材”,供应不稳定

在前文我们提到西南片区采伐指标有未用的情况,“有林无材”是西南片区的现状。仍以四川为例,从木材供应上来看,四川是全国林业资源大省,但不是木材生产大省。四川林草资源占全省幅员面积70%以上,林地面积3.81亿亩,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总量的8.9%。森林面积2.6亿亩,居全国第4位;林木覆盖率达51.8%,森林覆盖率40.26%;森林蓄积量达到19.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4位,占全国总量的9.7%。商品林面积1.2亿亩,主要树种竹、杉、松、柏等针叶林;但采伐指标并未用完,其中,2023年四川采伐量623.5万立方米,批准采伐林木450万立方米,意味着有未办证采伐和超伐的现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主要是采伐证审批有门槛,且办证程序较长:(办证程序:编制采伐作业设计→向区林业局提交采伐申请(附采伐作业设计)→ 区林业现场核实→下达采伐作业设计批复→办理采伐证→采伐证公示 5 个工作日后按采伐作业设计施工)。因此,各地方的政策和采伐证的批复深度影响当地国产材的供应稳定性。

目前国产材即采即买是主流,几乎无常备库存。不同于华东地区常年较为充沛的进口原木库存,西南片区的国产原木以“订单制”为主,但目前也能在木材市场看到少量国产原木库存。

另外,天气会影响国产原木供应。降雨洪水会影响砍伐进度,进而影响国产原木的供应。

3、问题三:和进口材相比,国产材无公允的标准,检尺上与进口材也有差异

通采为主,价格稳定:国产材没有精准的分级筛选,通采是主流的销售方式之一,价格比较稳定约为600元/吨。

注意检尺的差异:目前调研了解,贵州的跌尺程度最为明显(小头小面,退舍),带来的成本降幅最明显,另外由于按吨通采是主流的贸易模式之一。

报价相对不透明:以询价为主,没有指导价格,但通采600元/吨是普遍且相对稳定的报价。由于夏季和冬季由于木头含水量的差异会带来+/-20%左右的吨重差异,这也深度影响国产材的成本。

货源的规范性:目前国产材无证砍伐或超伐的情况仍然存在,但与西南各地区相比,贵州开票相对比较容易,能抵扣增值税,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加工型企业抵扣一部分成本。

4、问题四:刚性成本较高

西南片区砍伐和运输是国产材最主要的成本,砍伐利润及成本,根据调研,每方利润200元(利润率20%),但针叶成材周期较长,平均到每年的收益较低,砍伐的人工成本在200-300元/天或140元/方(砍伐+从林地到公路的成本);每年养护成本45元/方,结合调研国产原木通采(不分级)的采伐成本最低在300元/方。西南地区可交割原木成本由低到高:贵州、重庆、四川、云南。(运输成本高)

03  期货上市后,国产材或出现怎样的变化?

1、国产材成为交易话题之一。国产材信息的不透明以及供应的不稳定给市场带来想象空间。

2、推动国产材市场向标准化、产业化转型。鼓励国产材分级销售,让国产材更好地流通,提升国产原木市场的透明度。

3、提升我国在全球原木市场的定价权。木材作为战备物资,合理定价、产业化、规模化有利于我国木材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争夺全球木材定价权。

免责声明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据此操作、责任自负。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交易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交易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内容并非交易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交易者的任何交易建议,交易者应充分了解各类交易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交易决策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交易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华尔街财富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Copyright 2003-2024 by 华尔街财富网 hej.hbhuoguo.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