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季度,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基金表现备受关注。从季报数据来看,多项关键指标出现显著变化,其中本期利润增长超200%,同时基金份额赎回近2000万份,这些变化背后反映了基金怎样的运作情况和市场表现?本文将深入解读。
主要财务指标:利润增长显著,收益有别
本期利润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2025年04月01日 - 2025年06月30日),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A本期利润为5,743,135.49元,指数C为811,712.27元 。而本期已实现收益方面,指数A为 -1,274,147.04元,指数C为 -193,915.18元 。本期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因素,尽管已实现收益为负,但整体利润实现了正向增长,显示出基金在该季度资产价值的提升。
主要财务指标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A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C |
---|---|---|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 | -1,274,147.04 | -193,915.18 |
本期利润(元) | 5,743,135.49 | 811,712.27 |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元) | 0.0179 | 0.0180 |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 | 208,973,887.22 | 28,346,901.56 |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元) | 0.6474 | 0.6411 |
期末资产净值与份额净值稳定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方面,指数A为208,973,887.22元,指数C为28,346,901.56元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指数A为0.6474元,指数C为0.6411元 。整体来看,基金资产净值和份额净值在报告期末保持相对稳定,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稳定的价值基础。
基金净值表现:跑赢基准,长期仍有挑战
短期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从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来看,过去三个月,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A净值增长率为2.78%,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86%,超额收益0.92%;指数C净值增长率为2.69%,同样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这表明在短期,基金的投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跟踪指数的同时实现了超越基准的收益。
阶段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A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C | ||||||||
---|---|---|---|---|---|---|---|---|---|---|
净值增长率① |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 ① - ③ | 净值增长率① |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 ① - ③ | |
过去三个月 | 2.78% | 1.21% | 1.86% | 1.23% | 0.92% | 2.69% | 1.21% | 1.86% | 1.23% | 0.83% |
过去六个月 | 5.20% | 1.14% | 3.80% | 1.15% | 1.40% | 5.05% | 1.14% | 3.80% | 1.15% | 1.25% |
过去一年 | 13.04% | 1.64% | 10.42% | 1.66% | 2.62% | 12.69% | 1.64% | 10.42% | 1.66% | 2.27% |
过去三年 | -25.42% | 1.40% | -28.48% | 1.43% | 3.06% | -26.08% | 1.40% | -28.48% | 1.43% | 2.40% |
自基金转型日起至今 | -39.71% | 1.51% | -46.21% | 1.54% | 6.50% | -20.70% | 1.43% | -23.28% | 1.45% | 2.58% |
长期业绩仍需提升
然而,从长期数据看,过去三年以及自基金转型日起至今,基金净值增长率虽相对业绩比较基准有一定超额收益,但整体仍为负增长。过去三年指数A净值增长率为 -25.42%,指数C为 -26.08% 。这反映出尽管基金在短期能把握市场机会,但长期受医药生物行业整体波动等因素影响,仍面临一定挑战。
投资策略与运作:坚持全复制,跟踪误差有因
全复制投资策略
二季度,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企稳,不同行业指数分化显著。本基金采用全复制的方式进行投资管理,旨在严格控制每日跟踪误差、净值表现和业绩基准的偏差幅度。这种策略有助于基金紧密跟踪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确保投资组合与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高度匹配。
跟踪误差来源
基金跟踪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基金日常申赎和指数成分股定期调整。日常申赎会导致基金资产规模的变动,进而影响投资组合的配置;而指数成分股的定期调整,要求基金及时调整持仓,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同步,从而产生跟踪误差。
基金业绩表现:A、C类产品均跑赢基准
报告期内,本基金A类产品净值表现为2.78%,同期业绩基准表现为1.86%;C类产品净值表现为2.69%,同期业绩基准表现为1.86%。两类产品均实现了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越,表明基金在该季度的投资运作较为成功,有效捕捉了医药生物指数的上涨行情。
资产组合情况:股票占主导,配置集中
股票投资占比超九成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中股票投资公允价值为222,915,600.99元,占基金总资产的93.50% 。这表明基金主要配置于股票资产,契合股票型指数基金的定位,通过对医药生物行业股票的投资来跟踪指数表现。
项目 | 金额(元) | 占基金总资产比例(%) |
---|---|---|
股票 | 222,915,600.99 | 93.50 |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 15,309,460.51 | 6.42 |
其他资产 | 187,036.54 | 0.08 |
合计 | 238,412,098.04 | 100.00 |
行业分布聚焦制造业等
从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来看,制造业公允价值为173,895,925.20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73.27% ;批发和零售业占5.7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10.37%;卫生和社会工作占4.40% 。基金投资行业集中于医药生物相关的制造业等领域,体现了对行业核心板块的重点配置。
代码 | 行业类别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
C | 制造业 | 173,895,925.20 | 73.27 |
F | 批发和零售业 | 13,623,222.44 | 5.74 |
M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4,619,987.86 | 10.37 |
Q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0,440,905.88 | 4.40 |
股票投资明细:重仓股凸显行业龙头
指数投资重仓股
报告期末指数投资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前十名股票中,恒瑞医药占比9.22%,药明康德占7.66%,迈瑞医疗占6.00%等。这些公司均为医药生物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基金对其重仓配置有助于紧密跟踪指数,并分享行业龙头的发展红利。
序号 |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数量(股)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 比例(%) |
---|---|---|---|---|---|
1 | 600276 | 恒瑞医药 | 421,618 | 21,881,974.20 | 9.22 |
2 | 603259 | 药明康德 | 261,265 | 18,170,980.75 | 7.66 |
3 | 300760 | 迈瑞医疗 | 63,306 | 14,228,023.50 | 6.00 |
积极投资股票情况
积极投资部分,钧崴电子、新恒汇等股票虽占比小,但存在新股限售情况。这部分投资可能为基金带来潜在收益,但限售股的流动性风险需投资者关注,若市场环境变化,限售股解禁可能对股价及基金净值产生影响。
序号 |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流通受限部分公允 价值 | 占基金资产净 值比例(%) | 流通受限情况 说明 |
---|---|---|---|---|---|
1 | 301458 | 钧崴电子 | 23,890.08 | 0.01 | 新股限售 |
2 | 301678 | 新恒汇 | 20,328.75 | 0.01 | 新股限售 |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赎回近2000万份
报告期内,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A期初份额总额为325,580,608.50份,期末为322,794,086.93份,赎回份额27,667,712.71份;指数C期初份额总额为45,754,072.61份,期末为44,217,136.93份,赎回份额16,489,034.92份 。整体赎回份额近2000万份,可能反映部分投资者对基金短期业绩或市场预期的调整,投资者赎回行为对基金规模和后续运作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Col1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 生物指数A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 生物指数C |
---|---|---|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 | 325,580,608.50 | 45,754,072.61 |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 | 24,881,191.14 | 14,952,099.24 |
减: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 | 27,667,712.71 | 16,489,034.92 |
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 | 322,794,086.93 | 44,217,136.93 |
综合来看,2025年第2季度申万菱信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基金在利润增长、业绩表现等方面有亮点,但长期业绩提升和份额稳定方面仍面临挑战。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